
上述实施例的行人风门,门体1上开设的泄压口11是根据行人风门的尺寸大小确定的,风窗2的大小是根据所开设的泄压口11的大小配合制作的,驱动装置3安装在门体1上附近的合适位置,方便驱动风窗2的开启。当风窗2关闭时,密封泄压口11;当驱动装置3驱动风窗2开启时,通过泄压口11通风泄压,行人风门的压力减少,人员就能较方便的打开行人风门,顺利的通过行人风门,从而大大提高了行人风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人员的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气缸31及驱动件32,驱动件32包括转动部321和连接件322,转动部321与连接件322转动连接,连接件322与气缸31上的活塞杆311连接,气缸31固定于门体1,驱动件32与风窗2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气缸31驱动活塞杆311伸出时,活塞杆311带动驱动件32上的连接件322运动,连接件322通过第一销轴33带动转动部32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部321驱动风窗2开启。
如图3所示,转动部321包括第一侧板3211及第二侧板3212,第一侧板3211与第二侧板3212位于连接件322两侧,第一侧板3211、连接件322及第二侧板3212通过第一销轴33转动连接,第一侧板3211及第二侧板3212与门体1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211及第二侧板3212均为弧形侧板,当第一侧板3211及第二侧板3212沿第一销轴33做转动时,弧形侧板可以更好的沿门体1转动,防止跑偏,从而更好的开启风窗。
如图3所示,转动部321上设置有滚轮34,滚轮34转动连接于转动部321上远离连接件322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动部321上驱动风窗2开启端上设置有滚轮34,滚轮34与风窗2接触时彼此间的接触面是曲线,当滚轮34驱动风窗2开启时,会减少滚轮34及风窗2的磨损,延长了驱动装置3及风窗2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3还包括电磁阀35,电磁阀35与气缸31电连接,用于驱动活塞杆311伸缩。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磁阀35为五位三通电磁阀,操作人员按下操作电磁阀35按钮,气缸31驱动活塞杆311伸出,进而驱动装置3驱动风窗2开启;当操作人员松开电磁阀35按钮,活塞杆311缩回,进而风窗2关闭。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底座37,气缸31安装于第一底座36上,驱动件32通过第二销轴38转动连接于第二底座37上,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底座37固定安装于门体1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座36固定安装于门体1上,气缸31安装于第一底座36上,这样有利于气缸31上的活塞杆311在伸出时动作较稳定,驱动件32与第二底座37通过第二销轴38转动连接,有利于驱动件32沿门体1转动,从而较好的驱动风窗2的开启。
如图3所示,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底座37均为钢板。第一底座36及第二座材质37为钢板,从而使底座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并能增加底座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钢板通过等离子切割机加工而成。钢板采用等离子切割机加工,能得到较光洁的切割面,且钢板的热变形较小。
如图1所示,风窗2在反负压方向上安装有合页。当人员通过后,松开电磁阀35按钮,气缸31上的活塞杆311缩回来,从而带动驱动件32沿原路线返回,驱动件32不再驱动风窗2开启,风窗2在合页的作用下,自行关闭。
如图1所示,风窗2四周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能够保证风窗2在关闭时密封性较好,从而保证了通风设施的可靠性。
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行人风门,操作过程如下:当行人风门需要开启时,人员按下控制电磁阀的按钮,电磁阀驱动气缸上的活塞杆伸出来,从而带动驱动件沿门体转动,驱动件上的滚轮驱动风窗打开,门体被泄压,因而人员能够便的通过行人风门,此行人风门提高了行人风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人员的安全隐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